8月4日,由北京保利拍卖主办的“一带一路——中华文明五千年文化大展”开幕。明代《丝绸之路大地图》及郑和书法作品《发心书写金字经》亮相。
丝绸之路历史上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的路线通道,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此次亮相的明代《丝绸之路大地图》,描绘了从甘肃嘉峪关到中东麦加数千公里线路的主要城池和山川地貌,并用汉语标注了211个自九种语言音译而来的明代地名,涉及欧、亚、非三大洲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由当时的宫廷画家以吴门画派青绿山水技法绘制而成,可称是古代千里江山图的典范。
另一件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的国宝级艺术珍品是郑和书法作品《发心书写金字经》。这是已知目前存世的第二件郑和书法。明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奉成祖和宣宗之命,先后七次下西洋,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
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易苏昊表示,《丝绸之路大地图》的创作时间应属明嘉靖三年以后,深受“吴派山水”谢时臣风格影响的绘画笔法绘制。依据绢地材料、颜料、绘制繁缛、计里画方能力分析,应为明代官方与西域各国交往所用。每个遥远地名的出现,都代表了丝绸之路的延伸,是丝路文明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