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卢沟桥上浏览过一幅开朗的美景,令人眷恋。北面正浮起一篇辽阔的白云,衬托着永定河两岸的原野。伟大的卢沟桥也许将成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发祥地了!”
这是中国战地记者方大曾1937年7月在《卢沟桥抗战记》中的一段文字,也是第一篇揭露卢沟桥事变真相的新闻作品。在写下这篇文字2个多月后,25岁的方大曾在河北抗日前线永远失踪。
方大曾1912年7月生于北京,笔名小方,毕业于北京中法大学经济系,是上世纪30年代活跃在长城内外的知名记者,也是许多欧美报刊的撰稿人。在方大曾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中,共留下了837张珍贵的照相底片,其中不少是反映抗战时期中国军民生活的珍贵照片。2006年,方大曾的家人将其全部遗作捐赠给了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成为了全社会的公共财富。
28日,《为了正义与良知──七七卢沟桥事变战地记者方大曾遗作展》在澳门举行。澳门特区行政长官崔世安、澳门中联办主任李刚、外交部驻澳门特派员公署副特派员蔡思平等及澳门各界人士、青少年代表百余人出席了展览开幕式。
本次展览精选出的60余幅反映卢沟桥事变前后北方战局的摄影精品,再现了日寇铁蹄之下中国百姓的流离之苦、丧家之痛,以及在民族存亡的关口军民团结共赴国难的悲壮历史。
澳门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澳门日报社社长陆波在展览开幕式上说,方大曾以自己的专业和良知将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公诸于世,以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真实图片,激起了全民抗战的爱国之情。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重温那段历史具有特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