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是历史文物,又是抗战文物。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国人民抗战的历史见证。日前,记者从北京市文物局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将破解长城修缮过程中遇到的“边界”难题。十三五期间在文物保护方面,京津冀三地将从长城抗战遗址联合保护入手,签订京津冀长城保护管理框架协议,推进共同进行三地交界的长城等文物保护与利用区域发展规划,共同上报国家文物局,统一管理、开放。
据了解,2003年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长城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05年启动了长城文物保护工程,开展长城资源调查,并对长城进行抢险和修缮保护,至今共完成65项的修缮工程,总投入资金(市级资金)约4亿元。使包括长城抗战文物在内的长城遗址得到有效保护。但在长城修缮过程中也曾遇到尴尬和难题:京津冀三地有的地方是以长城中心线划界,一段长城跨越多地,北京进行修缮的时候不可能只修一边。北京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举例说,2010年,就司马台长城的修缮就产生过类似的矛盾。
“联合保护、开放能够解决长城修缮的难题。”这位负责人表示,修缮完成后,河北等地的老百姓也能受益,这将激发当地共同修缮抗战文物的积极性。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晓峰介绍,十三五期间在文物保护特别是抗战文物保护方面,京津冀三地将从长城抗战遗址联合保护入手,北京将与河北、天津签订京津冀长城保护管理框架协议,推进共同进行三地交界的红石门长城、京冀交界的古北口长城、南口长城等文物保护与利用区域发展规划,共同上报国家文物局,统一管理、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