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随着国家大剧院首个国际戏剧季渐入高潮,由大剧院举办的戏剧论坛也正式拉开帷幕。当天论坛聚焦当前新创作戏剧的题材与发展趋向,数十位院团管理者,著名导演、编剧,戏剧评论家,参演剧团代表出席并发言。
导演、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认为,中国戏剧正处于继20世纪80年代新世纪以后的繁荣时期,参与戏剧创作的力量更为多元,演出的场次和观众的人次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过我们的清醒认识到繁荣与发展不完全是一回事,繁荣是一种量的积累,发展是在这个质的层面上一种进步。那么在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的判断或者有一个思考,就是我们有多少作品能有穿透时空的艺术力量,有多少作品在哪怕10年之后仍然能给人思想的启发和情感的震撼,每一位的创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不是昙花一现,但是怎样创作出长远的艺术作品。”
王晓鹰认为,要解决创作规律创作思考的问题,关键问题的解决并不意味着创作问题同时得到解决,面对现实深入生活之后,也要开始考验我们的创作者怎样理解生活,表达对现实的认识表达对生活的感悟,这就要求我们的从事戏剧创作人,能否通过对表面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在创作过程中,挖掘出人们更多的内涵意义,生命价值、人生哲理,而且我认为没有一定的历史视角和文化反思,也很难写出真正有深度反映现实生活的戏剧作品,在这方面外国经典名著成为经验也很有价值,在世界经典在被创作出来的当时,就是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原始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