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1日,由中国美术馆主办、柏林德国历史博物馆基金会协办的“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展系列:黑白的力量——凯绥·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仪式。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左中一,文化部外联局党委书记兼副局长蒲通,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江,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游庆桥,湖北美术学院院长徐勇民,著名艺术家杨力舟,中央美院教授、著名版画家广军,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郭俊英,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周旭君等中方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出席开幕式的德方嘉宾有:德国驻华大使柯慕贤及夫人,德国大使馆文化参赞郝志强,展览策展人、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教授克劳斯·西本哈尔,展览策展人、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博士马蒂亚斯·亨克尔,德国历史博物馆副研究员艾西莉亚·巴克尔,基尔艺术馆馆长安妮特·胡希,格里泽巴赫拍卖行有限公司代表贝尔恩德·舒尔茨,凯绥·珂勒惠支的曾孙詹·珂勒惠支等。
雒树刚部长、柯慕贤大使、刘大为主席、吴为山馆长、许江院长分别为展览致辞,开幕式由中国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马书林主持。
雒树刚部长在开幕致辞中说道,长期以来,中华文明和德意志文明不断交流借鉴,为中德友好关系的发展增添了绚丽色彩。文化关系是中德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德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与密切,而文化机构、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两国文化关系发展的基础和原生动力。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中国美术馆、德国历史博物馆等文化机构的辛勤努力,感谢你们给中国观众呈现了这个高水准的展览。相信珂勒惠支的经典作品将给中国观众带来丰富的艺术体验和深刻的人文思考。他衷心的希望,中德两国的文化机构和文艺工作者能够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合作,举办更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为推动两国文化关系的发展,增进两国人民的理解和友谊贡献新的力量。
参观展览后,雒树刚部长再次对中国美术馆成功实现这一高水准的展览表示感谢,雒树刚部长进一步指示,一定要把中国美术馆打造成国际著名的美术馆。
吴为山馆长继而表示,雒树刚部长曾要求我们要把中国美术馆这块田种好。我的理解是一块好的田应当是百花齐放。作为国家美术馆,不仅要展示中国的优秀艺术家的作品,还要多多地让世界大师的作品在这里交流。中国美术馆的事业是中国美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美术馆也是世界各国艺术家共同的平台。国际交流的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交流的本质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作心与心的交流。今天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学术机构、人民团体的领导和德国优秀的艺术家、艺术理论家、策展人,以及国内许多的优秀艺术家都到现场,这说明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开拓发展“美”的事业。相信我们携手同进,会共圆艺术之梦!把中国美术馆打造成国际著名的美术馆。
“黑白的力量——凯绥·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得到了中国文化部、德国驻华大使馆与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的鼎力支持,共展出凯绥·珂勒惠支的经典作品120件,汇聚了六家德国重要博物馆和艺术机构以及珂勒惠支作品重要藏家所提供的经典藏品。展品类型包括雕塑、全套版画系列、自画像系列、海报等,全方位地展现了这位非凡艺术家的艺术风貌,许多作品均为首次离开欧洲登陆中国。
柯慕贤大使在开幕式上说,现在举办有关这一主题的展览可以说恰逢其时,今年是二战结束70周年,在这样的时刻举办这个展览,迫使我们思考怎样面对过去,面对历史。但是本次展览不仅仅围绕战争这一主题,珂勒惠支的作品迫使我们思考在巨大变化的环境之中,有哪些价值观是持久的,我们生存最基本的价值观有哪些,这些主题无论在德国还是在中国都很有现实意义。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件珂勒惠支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据柯慕贤大使介绍,该作品的复制品放在柏林一处德国官方纪念战争和暴力统治的受害者的地点。把珂勒惠支的作品放在这个位置是因为它以令人非常感动的方式让人类的苦难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柯慕贤大使说:“我感到非常欣慰,今天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哀悼基督》是原作,在柏林的作品是复制品。”
中国美术馆高度重视此次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吴为山馆长说,“五个月前,我与柯慕贤大使会谈,希望他帮助我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珂勒惠支的展览。原因是中国人民热爱珂勒惠支,热爱她作品中的人民性和正义感。大使说,这事不容易,但他会尽力。我说,只要大使全力支持,一定会做成。”随后,吴为山馆长多次与德国驻中国大使与文化参赞洽谈展览的规划并促成了此展览项目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令德方策展人和相关艺术机构负责人赞叹不已,纷纷表示能在如此短时间内能高质量地将此展实现在中国美术馆真是奇迹!
柯慕贤大使在开幕式上就此对吴为山馆长特别表示了感谢,他说,“尊敬的吴为山馆长,我还记得您提出在北京展出珂勒惠支作品的想法,好像是今年的春天,当时您说本次展览可以视为在德国重新统一25周年之际,中德文化友谊的象征。你的确非常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
为了该展的顺利展出,中国美术馆与多家德国博物馆及艺术机构积极展开合作,同时,展览也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文化与媒体管理学院院长克劳斯·西本哈尔教授、前纽伦堡国家博物馆群总馆长马蒂亚斯·亨克尔教授及其策展团队的共同策划下有序进行。展览作品由中德双方精选,并以珂勒惠支艺术创作的历史情境为灵感进行了展览设计。该展是继2015年8月成功展出“胜利:1945-2015!——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美术作品展”之后,中国美术馆国际交流系列的又一个重要展览。
刘大为主席也在开幕式上说,中国美术馆最近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的美术展览,像“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展”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美术作品展”,特别是前几天又举办了“向人民汇报”,这些展览都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国美术发展所折射出来的重要影响,重要意义,特别是这次举办的“黑白的力量--凯绥·珂勒惠支经典作品展”加强了美术馆的国际交流,更体现出经典艺术语言在国际上的融合与共通。中国美术馆之所以好展连连、成果丰硕,得益于中国文化部的大力支持,全国美术界积极的参与,跟国际各国艺术家积极的支持,也跟中国美术馆全体人员的努力分不开,向他们表示感谢。
凯绥·珂勒惠支(1867-1945)是德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她的作品风格结合了质朴的现实主义与奔放的表现主义风格,充分展现了她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关切,同时渗透着浓浓的人文情怀。珂勒惠支的作品主题丰富广泛,如生死、悲喜、战争、社会现状、母爱,以及生命中那些闪烁着爱与智慧的光芒的瞬间。
珂勒惠支的艺术作品对中国艺术,尤其是版画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力。鲁迅先生是将珂勒惠支版画引进中国的第一人,自1931年收到珂勒惠支的版画后,鲁迅在与木刻青年会晤或通信时,经常谈起珂勒惠支先进的艺术思想、严格的创作态度和精湛的版画技法,一再要求木刻青年学习珂勒惠支。直到今天,在很多中国版画家的作品中依然可见珂勒惠支风格的刀法,可见其深厚的影响力。
正如雒树刚部长所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这个展览,不仅是对珂勒惠支这位成就卓越的艺术家的致敬,也是对从事新兴版画创作的中国老一代艺术家们的缅怀与追忆。
许江院长也在开幕式上激情澎湃地说道,珂勒惠支是我们这一代艺术家的偶像,我们爱珂勒惠支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旗手鲁迅先生首先向中华民族介绍了珂勒惠支,埋下了中国版画和先进文化的种子;第二是因为珂勒惠支的艺术是人民的艺术,她的艺术跨越了国界;第三是因为珂勒惠支版画的语言非常犀利、浑厚,她的艺术跨越了时代。
当天下午,在中国美术馆七层学术报告厅进行了珂勒惠支艺术研讨会,希望通过本次展览的展出,能够推进专家学者、艺术爱好者对珂勒惠支与中国艺术千丝万缕的缘分,进行更多的研讨与研究,也能够使广大观众通过近距离欣赏大师的经典原作获得精神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