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年大修和精心准备,天坛北神厨、北宰牲亭建筑群终于对游客开放。这是该建筑群30年来首次全面开放,作为天坛内规格最高的展馆,园内200余件尘封百年的文物也在此首次亮相。
在所有展品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枚明代鎏金铜编钟。根据记载,天坛建成后,设置有一套16枚鎏金铜编钟,然而天坛目前仅存此一枚,且身世充满坎坷。
这枚明代鎏金铜编钟展品,摆放在一个木质的底座上。底座四面刻有中、英、法、梵四种文字。旁边摆放着文物被送还时的木盒,展示着它不一样的遭遇。
编钟为明代造,铜质鎏金,是演奏中和韶乐的主乐器,通高26厘米,总重17.5千克。从明永乐皇帝朱棣开始,历代封建皇帝都是在这些编钟清越悠扬的敲击声中,跪拜在金碧辉煌的祈年殿内,乞求上苍保佑国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江山社稷平安。
100多年前,这枚用于帝王祭祀的编钟被八国联军掠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的枪炮指向了北京城,其中英、美侵略军自永定门侵入北京城,将天坛作为联军的总司令部和驻兵站。英、美等侵略军在天坛大肆搜掠存放的珍贵物品,搜掠的东西总共装了200多箱,同时毁坏了大量瓷器、石雕、书画、木器等等。
天坛建筑群内珍贵的神器、贵重的宝物被侵略军洗劫殆尽,《天坛纪略》记载:“英军驻军……撤离后仅存镈钟、特磬、编磬,其余全部遗失”,其中包括那套演奏祭天神乐的珍贵编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