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京冀非遗继承人在京亮绝活儿

2015-12-08 09: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语音阅读

    12月7日上午,北京市十一学校学生李嘉轩拿出了两天前与河北廊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合作的面塑,同班学生纷纷围上来欣赏“宝贝”。在李嘉轩心中,“非遗”文化之花已经盛开。
  5日,来自北京市海淀区和河北省廊坊市的三位“非遗”传承人汇聚北京,为北京市十一学校的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课”。让学生们学习和体验风筝、面塑等非遗项目的制作,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绘制京剧脸谱不能随意发挥,很有讲究。每个脸谱都有一个主色调:红、黑、白、黄等主色调构成人物品质、性格及其特点。”北京市海淀区脸谱制作传承人杨玉栋老师一边为学生们讲解脸谱知识,一边亲自演示绘制脸谱。
  扎骨架、糊纸、打底、剪裁、上色……廊坊第什里风筝传承人赵燕强在风筝展台旁为学生们表演手工制作风筝。“风筝制作工艺听上去简单,但真正动起手来还得掌握窍门才行。折纸时要先找到中心线对折,不然糊成风筝后会飞得东倒西歪。还有,尾巴越重,风筝会飞得越稳。”按照赵燕强传授的小窍门,学生们开始认真地制作风筝。
  此外,在活动现场,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项目面塑传承人高继泽也现场教授面塑技艺,出神入化的面塑表演激发了孩子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厚兴趣。
  北京市十一学校学生李嘉轩告诉记者:“通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零距离接触,让我更主观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开阔了视野,收获很多,这么好的文化也应该传下来。”
  廊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王晓燕表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应从娃娃抓起,利用学校这个平台,让更多的孩子了解认识非遗价值,熟悉掌握各类非遗技艺,不断扩大受众基础,使这些优秀文化遗产得到永久保护传承。
  “通过此次活动,让中小学生在掌握技艺的同时,真正喜欢上这些珍贵遗产,从而让非遗能活态传承,发扬光大。”北京海淀区非遗保护办公室主任王凤华表示。
  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委员会和廊坊市文广新局主办,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加强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合作与交流,打造地区文化活动品牌,推动京津冀非遗保护工作协同发展,让非遗传承和保护的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分享到:
新闻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