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是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89件日军侵华档案及70余幅历史照片在京展出,用历史事实再次印证日军侵华时所犯下的罪行,更是对日本右翼势力公然否定侵略历史的回击。
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吉林省档案馆联合主办的《铁证如山——吉林省档案馆馆藏日本侵华档案展》今天在北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将持续至2016年2月13日。
展览分“南京大屠杀”、“摧残妇女”、“特别移送”、“奴役劳工”、“残害平民”、“移民侵略”、“镇压反抗”、“压榨战俘”八个部分,共展出89件日军侵华档案以及70余幅历史照片。其中,涉及南京大屠杀档案提供了日军屠杀罪行新佐证的有6件,报告3件,《邮政检阅周报》2件,《大阪每日新闻》1件,记录了南京大屠杀后1至2个月内南京、上海及周边地区治安恢复状况和日军屠杀、强奸暴行。
长期从事这批档案整理、翻译、研究工作的吉林省档案馆研究馆员赵玉洁介绍,1945年8月,日本关东宪兵队在投降前销毁大量侵华档案,同时将部分未及销毁的档案埋入地下。1953年11月,这批档案得以重见天日。去年吉林省档案馆公布部分档案。
“日本关东宪兵队未及销毁的档案有3000多卷,这次展出的只是‘冰山一角’,这些都是日军自己留下的侵华铁证。”赵玉洁表示,日本人为了否认南京大屠杀,谎称南京战前人口只有20万,但公布的一份档案中,就有反映日军攻占南京前南京市(不含下关)有100万人口的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