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哈克文化研究成果研讨会暨中国哈克文化研究促进专业委员会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
据介绍,哈克文化诞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因主要出土于海拉尔区哈克镇而得名。哈克文化1985年才进行有组织的考古挖掘,2002年正式命名。
中国哈克文化异常古老,至少有6000-7000年的历史,对哈克文化遗址进行挖掘和研究,对探讨中华文明以及人类文明的起源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经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馆和海拉尔文物管理所合作对哈克遗址进行了第一次正式发掘。从遗址出土陶片中提取碳沫进行测年,得知遗址最早的年代为距今7710±40年,且遗址上层包含有青铜时代、汉代前后、隋唐时期及其之后的文化遗存。
专家认为,哈克遗址是呼伦贝尔草原地区难得的一处早期先民及古代游牧民族遗留下来的聚落遗址,对研究北方草原地区早期文化和古代游牧民族的发展壮大,以及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