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中国文化中心联合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23日晚共同举办了汤翁莎翁“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澳专家论坛。
澳大利亚著名汉学家、中国戏剧研究专家麦克拉斯教授在发言中,特别指出了汤显祖作品中所具有的进步思想以及对于“情感”的强调和寄托;他还就西方启蒙运动、新教改革,和中国儒家思想对当时东西方社会文化、政治乃至文学创作上所起到的影响给予了分析。
西悉尼大学音乐系副教授科罗斯曼在发言中强调了汤显祖代表作《牡丹亭》中所具有的唤起性梦境特点以及对自然和精神的指向性。他进一步向大家解释了自己的音乐创作是如何通过色彩的转变,从而达到对汤显祖生命中爱与精神层面特质的捕捉。
专程前来参加论坛的中国国家话剧院常务副院长王晓鹰在题为“合璧”的演讲中介绍了自己所导演的作品——《查理三世》。他表示,该作品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戏曲艺术为表现手段,直接演绎莎士比亚的戏剧故事,从舞美、服装、化装、面具、大小道具、音乐音响等各个方面,挖掘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造型形象和艺术语汇,最终实现一种莎士比亚与中国戏剧的融合。
论坛由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杰弗里·里格尔教授主持,他还通过与三位专家以及观众的互动,就汤翁莎翁的创作理念进行了深入发掘和探讨。
据知,此次举办“跨越时空的对话”是为了配合正在悉尼文化中心举办的纪念文学巨匠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纪念展,
该活动旨在通过对两位文学巨匠生活时代、社会背景、主要作品的分析,比较十六和十七世纪东西方哲学、美学和价值观的异同;同时,借助此类活动扩大中国文化名人和传统艺术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透过其作品发掘中西方文化的人文思想及文明互融,从而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理解与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