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冯骥才签售新书时与读者交流。 中新社 记者 张道正 摄 冯骥才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以伤痕文学登上文坛,开拓了“文化反思小说”道路,并竖起“津味小说”的大旗,《神" />
简体中文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资讯 >

冯骥才文学作品四十年“1977—2017”版本展在津启幕

2017-12-04 08: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语音阅读

  中新社天津12月3日电 (记者 张道正)冯骥才先生文学作品四十年“1977—2017”版本展12月3日下午在天津水香洲书院启幕。

  点击进入下一页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摄 " style="border: 0px; max-width: 580px; cursor: pointer;">

图为冯骥才签售新书时与读者交流。 中新社记者 张道正 摄

  冯骥才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他以伤痕文学登上文坛,开拓了“文化反思小说”道路,并竖起“津味小说”的大旗,《神鞭》《三寸金莲》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挑山工》《珍珠鸟》等散文名篇入选中小学课本,影响几代人。

  从1977年发表处女作《义和拳》,冯骥才的文学道路已走过四十年。此次展览共展出其部分文学作品版本、手稿、剧本、期刊、杂志、年画、海报、连环画、签名照片、采访稿件、出版建议稿等近300余件,部分展品为首次与读者见面。

  冯骥才在展览现场饶有兴致地仔细观看了一遍,有些小展品还引起他的兴趣。有工作人员介绍一件展品时称“这是您创作时使用过的笔”,冯骥才风趣地问:“我怎么不知道,谁保留下来的?!”引起满场大笑。

  当日,冯骥才进行了《俗世奇人》《意大利读画记》《凌汛》《无路可逃》《激流中》《炼狱·天堂》等最新力作的签字售书活动,各个年龄段的读者怀抱冯骥才著作排起长队。

  “四十年过去了,读者依然如此,说明天津这块土地是生我养我的土地。”冯骥才感慨地说,“作为人民作家,我只有创作出更好的纪录和反映时代的作品,才能与人民心连心。”

分享到:
新闻资讯